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方案

发布者:张芳发布时间:2023-05-23浏览次数:1236

一、培养目标

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,系统掌握经济金融学和现代信息科技理论知识,熟悉金融实务操作,熟练掌握信息科技、数据科学、算法和智能技术,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,熟悉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规,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,能够适应银行科技、智能投顾与程序化交易、保险科技、监管科技等领域需要的应用型金融人才。

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如下目标预期:

目标1:具有爱国情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、道德修养,遵守法律法规;

目标2: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,恪守工程伦理,能不断学习以满足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的需求,具备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精神;

目标3:掌握经济金融学和现代信息科技理论知识,熟悉金融实务操作,熟练掌握信息科技、数据科学、算法和智能技术

目标4:经过4年的学习,具备运用数据科学、算法技术解决行业应用问题的能力,能够适应银行科技、智能投顾与程序化交易、保险科技、监管科技等金融领域

目标5:掌握资料查询、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,能适应大数据时代人才需求,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;了解金融学理论前沿、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,以及金融产业发展状况。

二、培养规格和要求

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、能力和素养

(一)知识要求:

1.通识性知识。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与政策,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。

2.专业基础知识。掌握金融、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,注重理论联系实际。3.专业知识。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政策、方针和法规,结合大数据技术,了解本学科的理前沿,把握国内外经济金融动态。

(二)能力要求:本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包括通用能力、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。 

1.通用能力。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,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,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,具备较强的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2.专业实践能力。掌握文献检索、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,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,具备处理银行、证券、保险及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,具备运用大数据核心技术解决行业应用问题的能力。3.创新创业能力。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。

(三)素质要求:本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包括思想道德素质、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。 

1.思想道德素质。有坚定的政治方向,热爱祖国,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基本掌握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,为人民服务,有为国家富强、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。

2.专业素质。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、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,具有独立获取知识、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素质。

3.身心素质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、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。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和军事基本素养,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,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。

三、培养特色

金融科技专业在学生培养机制方面有如下特色:

(一)深化产教融合,对接行业标准

深化产教融合,加强校企合作,将行业标准引入人才培养体系,是满足企业对高质量应用型金融人才迫切需要的重要培养途径之一。本专业主动与中科曙光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化合作,打破校企之间的壁垒和边界,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从学生入学到就业创业,从入口到出口,全方位全过程开展互动。

(二)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

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,本专业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,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核心,以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为载体,以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为关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,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,课程设置体现系统性、结构性和创新性,特别注重金融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,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,要求全体教师将创新思维、创业意识的训练和培养融入教学中,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。

四、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

主干学科:理论经济学、应用经济学、计算机应用技术

核心课程:金融学、政治经济学、大数据概论、证券投资学、国际金融学、商业银行经营学、公司金融、统计学、金融科技学、Python程序设计、区块链技术及应用、大数据金融、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、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等。

五、修业年限

本科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。根据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,实行 3-8年弹性学制。

六、毕业学分标准及学位授予

本专业要求学生修满教学计划中规定课程总学分155学分和各模块应修学分方准毕业,其中:

1. 通识教育课程73学分,其中,通识必修课57学分,通识选修课16学分,且需修满每个模块中的最低学分。 

2. 专业教育课程   55学分,其中,专业基础课24学分,专业必修课程15学分,专业选修课需最低选修16学分;专业选修课设置金融科技方向,需最低选修6学分。

3. 独立实践课程27学分,其中,基础实践必修3学分,专业实践必修10学分,专业实践选修课需最低选修9学分,创新创业实践必修课1学分,创新创业实践选修课需最低选修3学分,社会实践必修1学分。

按要求完成学业,达到毕业学分要求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。

七、课程体系及学分学时分配

课程按内容分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、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和独立实践课程模块。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、选修课两类,其中必修课包括通识必修课、专业基础课、专业必修课和实践必修课,选修课包括通识选修课、专业选修课和实践选修课。

课程体系框架及学分学时统计表

 

课程类别

课程总学分

课程总学时

学时类型

学期、周数、周学时分配

理论

实践

17

17

17

17

17

17

17

17

通识课

通识必修课

57

1071

765

306

19

18

11

9

 

 

 

 

通识选修课

16

272

272

0

2

2

2

2

2

2

2

2

小计

73

1343

1037

306

21

20

13

11

2

2

2

2

专业课

专业基础课

24

408

340

68

3

6

6

6

3

 

 

 

专业必修课

15

255

170

85

 

 

 

 

9

6

 

 

专业选修课

16

272

136

136

 

 

 

 

4

6

6

 

小计

55

935

646

289

3

6

6

6

16

12

6

 

独立实践

实践必修

15

102+16

 

102+16

4

 

 

 

1

 

3

7

实践选修课

12

204

 

204

 

 

 

 

 

6

6

 

27

306+16

 

306+16

4

 

 

 

1

6

9

7

合计

155

2584+16

1683

901+16

28

26

19

17

19

20

17

9

每学期学时共计22-28学分,不超过30学分

 

实践教学学分分配及比例

 

课内实践学分

独立实践课学分

实践学分合计

占总学分的比例

19

27

46

30%

课内实践学分=通识课课内实践学分+专业课课内实践学分